【阿姜查】
修行人应该能感觉到苦是怎么发生的–关于无常、苦与修行的一些开示
如果你见不到苦,就不能了解苦,如果不了解苦,就不能解除苦。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苦。即使你坐飞机逃避,它也会和你上飞机;假使你潜入水底,它也会跟你潜入水底,因为苦就在你里面。
在这世上的一切众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没有别的了,只有苦在干扰心。学习法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摧毁这个苦。如果苦生起,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它,不论我们多么努力,试图以意志力、财富和地位来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假使我们不彻底了解苦和苦的起因,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思想或世间的财富来和它交易,都是没有办法的。惟有透过清明的认知和觉醒,透过知道它的真相,苦才会消失。
你已经在书里学习、阅读了这个主题,尽管那里说得正确,实际发生时你却跟不上。好比你从树上落下: 一眨眼你已经从树顶摔到地面,却一点不知落下时经过了多少根树枝。心经历一个客体(arammana,对象,所缘),受它吸引,突然你感到心情好起来,却不知导致这个心情的原因与状态。当然,在某种层次上事情按照经典上描述的理论过程发生,但同时又超越了理论的局限。实际上,没有什么记号告诉你现在是无明、现在是行蕴、接下来是意识、现在是名色,等等。那样看问题的学者们,在这个过程发生时,是没有机会把那一系列名词读完的。尽管佛陀分析了意识的瞬间,描述了各个组成部分,以便于理解,但实际发生时,我看更象是从树上落下来。一切发生如此之快,你不会有时间计算落下多远,某个时刻身在何处。就知道自己 “砰”地一下砸到地上,而且很痛! 心里事件的发生也类似。一般来说,你经历苦时,看到的都是结果,也就是心里有苦痛、悲哀、绝望。你实际上并不知道它从哪里来,那个你从书里是找不到的。书里没有哪里会描述你那个苦的细节与因缘。尽管现实按照经论中描述的过程进行,但那些只读书、却从来没有超越书的人,是不能在事件实际发生时把握它的。
五蕴就象这样。一块烧得发红的热铁,哪里你可以碰一下不伤着吗? 哪里有清凉? 你去碰上面、下面、边上、任何地方,能有一小块清凉地吗? 显然不能,因为整块铁烧得又红又热。同样,五蕴中的每一蕴,好比热铁那样灼烫。执着于心的宁静状态,以为宁静的是你,以为有一个我在感受宁静,都是错误的。如果你以为宁静的是你,或者有人感受宁静,这只是强化了有一个固定个体、有一个自我(atta)的想法。但是自我感只是常规现实。要是你执取于“我感到宁静” 、“我感到焦躁” 、 “我好” 、“我坏”的想法,就说明你还会沦陷于更多的缘起重生。那会有更多的苦。乐消失了转成苦; 苦消失了转成乐。你就沦陷在苦与乐、天堂与地狱之间无穷无尽的轮回里,不得终止。
重要的是,当杂染真的在心中升起时,心是不是受它们的控制,呈现它们的特点? 比方说,你遭遇一个不喜欢的思维客体,会产生一种反应,导致心呈现某些特点。你是不是执着于那个反应? 你能不能放下那个反应? 你一旦意识到升起的反感,“觉知”是不是会把反感储存起来,还是见到后,“觉知”能立刻把它放下? 如果你经历不喜欢的事,仍然把反感储存在心里,你必须重头开始修。因为你还有错误; 修持不圆满。修持达到圆满的地步,心会自动把事放下。
不管发生什么,如果我能把心带到一个地步,在那里喜欢与不喜欢终止了,那就超越了苦。心已经达到无论经历什么都保持宁静的地步。没有执取、粘着……它止息了。这是你的修持该瞄准的目标。其他人要谈理论,那是他们的事。不过到头来,不管谈了多少,还得回到这一点开始修。
切记!你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是以欲望来禅坐,而是为了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永远有也找不到。
惟有当你能够使你的心超越乐与苦时,才会寻找到真实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平静。
无论你多喜欢某件东西,你都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无常的)。
你说:「别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够阻止会破碎的东西不破吗?如果它现在没有破,它未来也会破;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别人也许会;如果别人不打破它的话,也许鸡会啊!佛陀说,去接受这个事实,他洞澈了这些事物的真相,视这个杯子如已破碎了。不论你何时使用这个杯子,都应该反观它已经破碎了。你了解这点吗?佛陀所了解是:他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见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时间到了,就会破碎。增长这种的了解,利用这个杯子,好好照顾它,直到有一天它从你手中脱掉,碎了。没事。为什么没事呢?因为在它还没破碎之前,你已看到它碎了。
如果我们依真理来看,不故意美化它的话,我们会看到那身体内部,真是可悲和令人厌烦,于是厌离心就会生起。这种厌离的感觉,并不是说我们仇恨这个世间或任何事物,而是我们的心逐渐清明,逐渐放下。
有时候,当你托钵回来,会在食用前先做观想,可是你定不下心来,你的心像疯狗一样,口水一直流,实在饿的要命。有时你甚至都不观想,就狼吞虎咽起来,那便更是个祸害。如果心不静下来和耐心点的话,你就将钵给推开,不要吃。训练你自己,激励你自己,那就是修行。
你必须训练自己,不论你决定在什么时候起床,那么,时间一到就马上起床。有时你会做不到,在你一醒过来,就告诉自己:「起床!」而却一动不动。你必须向自己说:「一、二、三,假如数到三我仍起不来,就堕地狱!」你必须这样来训练你自己,当你数到三时,你一定会起来,因为你害怕堕地狱。
你会以为森林中的一棵小树和其他树的高度和直度不一样而苦恼吗?这是很愚痴的。不要评论他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须去背负期望他们都全部改变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