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朝圣的时候做什么?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佛陀即将灭入究竟涅槃(般涅槃 parinirvana)之前,亲近的弟子问他:「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如何向全世界描述您呢?」于是,为了利益他的弟子与所有的众生,佛陀给了很多忠告,其中包括了这四项特别的内容:
「诸位要告诉世人,有位凡人悉达多,来到这个世界上,他证得正觉,教导了证悟之道,最后灭入究竟涅槃,而非成为不死之身。」
换句话说,佛陀教导我们:
●虽然有情众生因染污而凡庸,我们却都本具佛性;
●我们的染污是暂时的,并非究竟的本性,因此是可以去除的。染污去除的结果,我们得以成佛;
●有一条道路指引我们,如何去除染污、证得正觉;
●依循此道,我们便可证得离于各种极端(边见)的解脱。
佛陀的教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单纯地念诵咒语,到最繁复的禅定修持,来帮助我们记住这四句宣说。
事实上,牢记这些教法,并将之付诸实行,就是佛教修持的骨干;而在传统上,有一个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之法,就是朝圣。
许多宗教都鼓励信徒们前去朝圣,由于释迦牟尼佛是所有佛弟子所皈依的无上导师,他的教法是我们努力遵循的,因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圣地就是佛陀为了利益有情众生而开示教法的地方。虽然我们应该发愿造访所有的这些圣地,但是传统上,有四个地点是大家公认最重要的。它们是:
●蓝毘尼:悉达多以凡人之身诞生之处;
●菩提伽耶:悉达多证得正觉之处;
●瓦拉纳西(鹿野苑):佛陀教导迈向证悟之道之处;
●拘尸那罗:佛陀证入究竟涅槃之处。
然而,我们必须牢记在心里的是,朝圣的重点并非只是去参访圣者的诞生地,或只是去凝视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场所而已。我们前往朝圣,为的是要帮助自己记住佛陀所有的教法,而其精髓就包含在他入灭前所开示的四句宣说。身为佛教徒,忆念佛陀并不是对自己的导师做白日梦,而是忆起他的第一个教法,因为佛陀不仅是导师,他本身就是教法。也因此,在泰国、西藏、缅甸等传统的佛教地区,都会以印度圣地之名为寺庙命名,甚至复制自己的菩提伽耶的大觉塔,以及许多其它闻名的圣殿与圣像。
1.悉达多以凡人之身诞生这句宣说涵盖了佛陀教法的核心之一,也是大乘佛教哲学的中心思想——佛性(如来藏, tathagatagarbha)。藉由告诉我们悉达多一开始是个凡人,佛陀清楚地表明他不曾是、也不会变成本初完美的上帝或全能的造物者。
《本生鬘经》(Jatakamata Sutra)里有很多故事,关于佛陀曾经如何在多生当中投生为各种不同的有情众生,像是鸟、龟、鱼等;而在这些转世的过程中,他承受了与我们相同的所有烦恼和问题。而后,这位凡人历经种种形式的淬炼,其中包括几乎无法想象的精神与肉体的煎熬,直到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真谛。
佛陀以第一句话宣说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绝对都与他具有相同的潜力,能够觉醒证悟;而且我们只要实行正道,就能跟他完全一样。每一位有情众生都有佛性,因而都可以证悟;所以,即使我们完全相信自己愚蠢而无知,而且经常对自己做的可笑或可怕的事情——所谓「负面的行为」——感到绝望,但是不论我们的染污多么厚重,它们全都可以被去除。
佛陀在此指陈另外一点,也许更为重要,那就是:证悟者能体现一切尊圣的证悟功德,包括遍知与全能。所以很显然的,我们之中没有谁是证悟的——因为如果我们记不起昨天吃了什么,我们就不是遍知;我们对自己众多的问题一个都解决不了,因此我们也绝非全能,更不用说我们对自己不断产生的嗔恨、忌妒与傲慢完全无能为力。
麻烦的是,认知这个事情会让证悟的可能性看起来非常渺茫,而且许多人会开始怀疑:「我怎么可能成佛?这根本是太异想天开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毕竟,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做恶,我们一直是肮脏、世俗、「有罪」的,而且我们太过平庸,以致不可能成佛。但是,根据世尊佛陀,这位具足真正遍知全能与无量功德者所说,所有令我们平凡的因,都可以去除。这是他第一句宣说的精要:悉达多曾是个与我们有同样难题与执着的人,但他设法尽除了它们,因而变得不平凡。
2.悉达多证得正觉在此,佛陀告诉我们,任何人而言,证悟必须是、也确实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染污也必须是、也确实是可以去除的。如果证悟的目标不可能达成、染污无法去除,那么我们所依循的这条道路,本身就是欺骗而毫无意义的途径。
想象要从一堆芝麻子里淬取麻油。你知道芝麻子里有油,这是你会试图淬取它的原因。换一种说法,芝麻子里有油的事实,就是费力去运用淬取之道的理由。如果芝麻子里没有油,试图淬取的努力就完全是浪费精力。在这个例子中,芝麻子用来比喻灵性追寻者,而芝麻油则比喻为佛的功德。是芝麻子,就有芝麻油;同样的,如果你是有情众生,你就具有佛陀的证悟功德。也就是这个原因,佛陀说他自己设法尽除了染污而达到证悟的这句宣说,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当我们看着芝麻子,我们只见子而不见里面的油,但我们确定:在适当的条件下,油就会出现。这就是正见,而正见不会让你失望。但另一方面,削凿一块石头而相信终究会榨出油,只会导致失望。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信心,相信我们的真实本性具有与佛陀的本性完全一样的潜能,而且相信我们只需要依循悉达多的例子,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让那潜能成熟。
3.佛陀开示教导现在我们知道,无论我们觉得自己有多坏,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佛。我们也知道一位名叫悉达多的印度王子,他曾经就像你我一般,然而他完全开发了那份潜能,因而证明发现一己的佛性是可能的。
如果没有解脱之道,如果释迦牟尼是有史以来唯一能达到证悟的人,那么我们剩下的这些人就毫无希望,而且佛陀的前面两句宣说也就只空谈而已。
但是世尊佛陀以他伟大的悲心,教导了解脱之道,让所有对证得正觉有兴趣的人,能够选择各种方式来达成。
然而佛陀从不将他的教法教条化,他从不强迫任何人遵从他的建议;相反的,他总是建议我们分析他的所教导的每件事,自己确定这些教法是否能帮助我们;如果听起来没有道理,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去尝试。
4.佛陀灭入无余涅槃佛陀的最后一句宣说告诉我们,达到证悟后,他并未因而成为不死的救世主,以真实存在的神祇身份永远活着,或者有一天他会回来审判我们。他也并未因此而变化那种喜欢大家为他供灯、上香的神灵。
佛陀无法被贿赂,再多的谄媚也不能影响他的判断;他不以奖赏或惩罚的形式来展现他的悲心;他也永远不会灰飞烟灭。虽然严格地说,在世俗意义上,他并非「不死」,但他也并非从此就不存在了。
成就佛果和灭入无余涅槃是指超越时间、空间以及所有的一切,包括超越「佛陀」这个概念。
我们所凝视的象征性金身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赤足托钵、教导弟子等——是一个相对的化现。一旦世尊佛陀灭入无余涅槃,他就超越了性别、时间、空间等一切的概念,而成为「究竟的佛陀」。
当你造访这四个圣地的每一处时,要试着忆念起佛陀这四句宣说。
蓝毘尼(Lumbini)
很多圣地都位于开发地区,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些地方的生活条件不能与法国阿尔卑斯山奢华假期所提供的相比拟。当你抵达位于现今尼泊尔的蓝毘尼,要记得这里既是悉达多诞生之地,也是他发现自己被生、老、病、死这些极为痛苦的现实所围困之处。从某方面说,对佛教朝圣者最重要的,并非他肉体的诞生,而在蓝毘尼此处,真诚的出离心在悉达多的心中生起。他因此将旧有的生活完全抛弃,丢下皇宫、全部的财富与整个家庭,包括他的妻子与幼儿,而令有些人认为他过于激烈或懦弱。然而,那些追寻真理的人,却能钦佩他真正超凡的勇气;而那种勇气、那种无畏、那种胆识,正是在蓝毘尼此处诞生的。
如果你是由于灵性渴望的激发,而千里迢迢来到尼泊尔的话,那么光是对着圣地的遗迹和佛像拍几张照片,或展示一点考古学的嗜好,大概得不到满足。反而,你应当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来减少你的染污,增加你福德与智慧的累积。
在蓝毘尼此地,并没有一个特定、只能在这里做的修持;然而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地仿效他。你可以祈愿学习如佛陀一般去欣赏老、病、死,并唤起勇气,为了超越生死而义无反顾。对轮回生命产生深切的出离心,是迈向精神道路的关键;因此,你应该培养一个衷心的祈愿,愿心在你的心中滋长,因而你不会永远黏附于这个轮回的世界。
佛陀最后一次转世为凡人,就是身为悉达多太子;你也可以发愿,让此生成为你的最后一世,因而你不必像瓶中的蜜蜂一般,忍受永无止尽的轮回流转。同时,随时都要记住,无论我们外表如何平凡,如我们一般的每个人,都具有佛性。
菩提伽耶( Bodhgaya)
菩提伽耶比起贫民区好不到哪里,大多数的访客对当地的灰尘、泥巴、乞丐和贫穷都会感到震惊——虽然(很不幸的),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善之中。然而许多人都经验到,离开了这片混乱与疯狂,一旦进入大觉寺( Mahabodhi Temple)④的内围时,这座寺庙所散发出来的强烈气氛,会让人仿佛掉入一种恍惚的状态之中。
在这里,你会来到金刚座(vajra asana)之前;也就在此处,追寻真理多年,并在尼连禅河(Niranjana River)⑤畔苦行六年的悉达多,终于在这株菩提树下发现中道,证得正觉。
④或称「摩诃菩提寺」。⑤现今称为「帕古河」或「法古河」的古名。悉达多真正坐在其下的那株树,早在数世纪前就毁坏了;但是它的一颗种子被带到了斯里兰卡,繁衍成另一株树之后,其果实得以重返印度,在原本那棵树所在的位置再生(关于这颗种子的源由,有许多奇妙的故事)。
对佛教徒来说,这株菩提树很重要,因为它是证悟的象征。尽管这附近地区有许多树林、洞穴和庙宇,悉达多选择了坐在这株菩提的树荫下,而且也就在此处,他粉碎了他最后的染污,证得正觉,成了三界的解脱者⑥。据信,贤劫千佛也都将在此同一地点证得正觉。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对菩提树表达敬意,是完全不同于巫师(萨满,shaman)对树神的崇拜,而是对其枝干下所发生过的殊胜事件,表达认同。
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菩提伽耶的殊胜,还不仅只于一切诸佛都将在此处证得正觉。根据佛教密续的说法,这个世间的每个地方,以及我们身体外的一切现象,都在我们身体内有相互对应的存在。上等的修行者和瑜珈士能够在他们的修行中,在自己的身体内参访位于各个脉、轮的圣地,并藉由这种方式在证悟之道上进展。我们这些修行没有这么高深的人,至少可以造访这些内在圣地的外在投射,而一般认为其中心点就是位于菩提伽耶。
可惜的是,居住在现今称为印度这个地方的古老人类,他们非常推崇记忆式的学习,而似乎不鼓励任何形式的书写记录。因此,今天我们并不确定大觉寺大殿中央主尊佛像的历史。关于是谁做了雕像、是谁将其供养给寺庙,流转着种种不同版本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位老妇人,她在年幼时曾见过释迦牟尼佛。她的儿子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有一次儿子问她,下次出差时可以帮她带什么东西回来,令她开心;「与世尊佛陀一模一样的一座雕像」,她立即回答:「我想念他。」于是儿子聘请了印度最有名的艺术家毘湿瓦·卡玛( Vishwa Karma)打造一尊佛陀的像。这项委托让毘湿瓦·卡玛得到极大的启发,结果他竟然一连创作了三尊佛像。儿子从中选择了目前在大觉寺的这一尊。据说,当老妇人第一次看到这尊佛像的时候,惊叹道:「除了没有光环,以及不会说话之外,这尊雕像和世尊佛陀毫无差别!」
另外二尊佛像之一,是以佛陀十二岁时的形象所作的雕像,这尊佛像献给了中国皇帝唐太宗作为礼物。唐太宗后来把这尊佛像作为宗女文成公主下嫁藏王的嫁妆。这就是贡布阿班与之对话的觉沃仁波切佛像,现今供在拉萨大昭寺。
除此之外,大觉寺还收藏了数尊非常殊胜而美丽的雕像,像是文殊像与观音像。据说历代伟大的修行者,都曾与他们有过深奥的对话。
好好地利用你在此圣地的时间。在菩提树下禅坐;无论你修持时间多短,它都会帮助你在心中建立起净化染污及累积智慧福德的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忆念佛、法、僧,并且藉由念诵祈请文、礼赞文与佛经,以及供养任何你能负担的供品,来强化他们在你心中的现前。
对初学者来说,发愿是最重要的;因此,与其许愿世俗的健康与成功,不如一心祈愿你终将与悉达多一样,坐在菩提树下完全相同的位置,达到和他完全相同的成果。同时,要记住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管我们的念头与烦恼多么泛滥、多么狂野,所有这些染污都是可以去除的。
灵鹫山和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的位置离菩提伽耶的不远,如果行程许可,你应该试着去参访。对大乘修行者而言,灵鹫山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般若波罗蜜多(圆满究竟的智慧)这个革命性的科学,就是佛陀在此地教授的。这个教法不仅抚平了无数众生的焦虑,实际上也让许多众生证得解脱。
可惜的是,那烂陀大学只剩下残留的遗址而已。它曾是公历纪元( Common Era)最早、最卓越的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大乘弟子极为重要的朝圣之地。今天,在韩国、日本、中国和西藏仍然在学习与修持的佛陀教法,大多源自于这所大学的师生们在粗糙纸片上书写的笔记。如同英国剑桥大学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们可以夸耀拥有从科学家到作家、从总统到巨贾众多的知名校友,那烂陀也培育出数量惊人,非比寻常的灵性天才,例如那洛巴、龙树、和寂天⑦等人,他们对世上数以百万人的安乐所带来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⑦寂天,是一位伟大的印度上师、学者与菩萨,以《入菩萨行论》(Bodhicharyavatara)这部大乘之道的经典指南著作闻名于世。瓦拉纳西( Varanasi)
瓦拉纳西现今称为贝拿勒斯( Benares),曾是著名的大都会;即使在今日,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重镇。
鹿野苑(Sarnath),又名鹿园 (Deer Park),距离瓦拉纳西不远,是很重要的朝圣地点,因为佛陀在此处首次开示了他在菩萨树下所发现的一切。
佛陀在瓦拉纳西开示的是:
我们并不知道痛苦到底真正是什么。任何我们认为会让自己快乐的事物,若不是在痛苦边缘摇晃,就是瞬即痛苦的因。要认知世间明显的痛苦,相对上比较容易;但是要能感知在轮回中某些人所拥有的所谓「美好时光」其实就是痛苦、或将会导致痛苦,却相当困难。佛陀的看法与一般人的信念相反;他指出痛苦并非从外在的来源降临到我们身上,而是我们自己情绪反应的产物。他清楚地说明,不论我们受了多少痛苦,不论我们感觉那个痛苦及其原因有多么真实,它其实是一种幻相,并非真实存在。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真谛是我们自己可以完全领悟的,不仅如此,他还为我们指出一条可以遵循的道路。
根据大乘佛教,除了四圣谛之外,佛陀还在鹿野苑教导了无数其它的教法。所以当你到了鹿野苑,要记住是在此地,佛陀第一次对如你我这般人开示了我们可以依循之道。因此你在鹿野苑时,藉由忆念佛陀的话语——例如苦谛(苦的真谛)——你就能与这个教法以及教法的地点结缘。
在圣地,做礼敬三宝的修持是很合适的,而在鹿野苑,礼敬法的修持更具有力量。要礼敬法,你只需要忆念起它们即可。
当然,由于佛法广大无边,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想起佛陀所有的教法,所以你只要忆起其中一个教法,例如:「一切和合现象比无常(诸行无常)」,然后花点时间省思它的意义即可。就像是在小港湾或沿着海岸游泳,也可以算是在海里游泳一样;沉思佛陀给予的一个教法,也算是忆念佛陀的教法。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念诵佛经、论述或诸佛与菩萨的生平传记,这些必然都包含了佛法。基本上,我们要记住并感恩:一条能够超脱轮回、去除我们所有染污的道路,确实存在。
拘尸那罗( Kushinagar)
拘尸那罗是佛陀灭入究竟涅槃之处,据说也是他圆寂与荼毘(火化)之处。灭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对我们内心冲击最大,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对生、老、病、死、时间、增减、轮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们这些尚未觉醒于真实本性的人,仍然受制于时间、空间、数量、速度等,不像那些已灭入究竟涅槃者,不会受限于任何二元现象。
我们追随灵性道路的最终目的,是要体验完全离于无明的觉醒状态,永远不再落回轮回的心态框架。遗憾的是,这个状态却非常难以言语表达,也不可能经由知识来领会其全貌。然而,我们可以将佛陀指导步向觉醒的教法付诸实修,进而体验自心完全超越二元对立的觉醒状态;即使无法向别人表达这种体验,我们也能对此培养出信心。这就像试图对从未曾吃过盐的人解释盐的味道一般,你只能举出他可能熟悉的其它食物,说:「有一点像那样」。当你终于证得这个状态的单纯性,你会对那些沉睡在世俗的梦魇中而受苦的人,在心中生起巨大的悲心。
虽然目前我们无法完全达到觉醒的状态,但对于认真的修行者来说,若能一瞥觉醒的状态,不仅令人振奋,而且有助于增长我们在法道上的信心。有些超出凡俗生活的觉受经验,会格外地激励我们,尤其是在修行之道既漫长、未知又充满疑惑与挫折时。瞥见实相的真实本性,会在我们的轮回心续中,强力地造成永久的凹陷,我们就能对轮回生命的网络施加更严重的破坏;而不论凹陷与裂缝多么微小,这正是精进修行者所企求的结果。
想象你在冰川下的一个美丽湖滨野餐。你开心地潜入湖里,使出全力地游向湖心。突然间,你惊觉到水有多冰凉,你的四肢多么寒冷。于是你停止游泳,想要辨别方位,却根本看不到岸边。你的两腿开始抽筋,双臂变得又冻又僵。每秒钟长得像一小时;你想到:要不是冻死、就是会淹死。
正当你准备接受死亡是无可避免了,忽然有个当地的渔夫划船经过,把你拉出水面,送回陆地。一条温暖的毛巾和一碗滚热的汤在那儿等着你。在你慢慢复原的时刻,你所几乎失去的一切——你的家人、你的房子、你的男友——在此刻对你比任何其它时刻都更且有意义。然后你清醒地意识到,不管你拥有多少,死亡可以在任何时刻打击你,而且它不受贿赂。然而可悲的是,这个震撼很快就会减弱,不久你就发现自己再度被物质世界所承诺的快乐诱惑了。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一瞥觉醒的状态。前往朝圣,沉浸在圣地神圣的氛围中,并且和其它朝圣者相处,都只是试图达到这一瞥的不同方式。在拘尸那罗,你做的各种修持可以和在其它圣地所做的相同;也许在此地最重要的是沉思佛陀关于无常的宣说。如果你知道方法,也可以观修离于二边(extremelessness)或观修空性。
摘自《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
What to Do at India's Buddhist Holy Sites
注:本文部分摄影图片来自龙摄天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我们在朝圣的时候做什么?"